总投资1.2亿元,电视剧《珠联璧合》将在湖北随州拍摄

船山又说:知事物者心也。

《老子》以有物混成的道为天地之所从出,建立了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他所谓道的观念包含了存在与过程相互统一的辩证观点。大多数提出宇宙观的哲学家都认为本根与事物现象是相即不离的。

总投资1.2亿元,电视剧《珠联璧合》将在湖北随州拍摄

《中庸》一书中又提出中和的观念: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孔子不看重生死问题,他认为生死是不足措意的,不必留心的。这也说明气是一般的物质。本文仅仅说明了中国哲学的几个特点,这当然是远远不够全面的,好像用管窥天,用椎指地,不过是企图揭示出一部分事实而已。[29]在这一点上,程朱学派的客观唯心主义与西洋哲学中的客观唯心主义(例如黑格尔)的学说有显著的不同。

墨子着重行为,更甚于孔子。但是,他认为,一个民族,除了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之外,还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基本上是合乎事实的。现在所讲的中国哲学主要是汉族的哲学,这是无可讳言的事实。

从程伊川起,许多哲学家着重地讨论了知行的问题。在宋代哲学中,张横渠首先表明这种对于生死的基本态度。在西洋哲学或印度哲学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现象是不实在的、虚幻的,而唯一的实在乃是超越现象的本体,本体与现象的区别就是真实与虚幻的区别。道家不赞成儒家的中庸,而主张把物极必反的客观辩证规律运用于生活之中。

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本,所谓本根,所谓体,所谓本体,都含有复杂的意义,我们现在研讨哲学问题,在基本上已经不采取这些概念或范畴了。这种辩证智慧在哲学中有两个表现:一个是儒家的中和观念,一个是道家的反衍观念。

总投资1.2亿元,电视剧《珠联璧合》将在湖北随州拍摄

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与汉族的共同文化所表现的共同心理状态密切结合的。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唯物主义与辩证观念经常是相互结合的。王阳明尝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30]这是认为,人死以后,他的精神没有了,他所认识的世界也随而消灭了。……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这表明气是构成人物的形体的东西。在西洋哲学史中,许多唯心主义者都把论证上帝存在、灵魂不死当作哲学的重要课程。宋代的周濂溪[敦颐]在所著《通书》中说过: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往行,行之为事业。关于和同之分,《左传》中有详细的解说。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孔子曾提出中庸的观念,他又说过:过犹不及。

总投资1.2亿元,电视剧《珠联璧合》将在湖北随州拍摄

曰:‘子以为生息于春夏,及至秋冬便却变坏,便以为幻,故亦以人生为幻,何不付与他。和即是以他平他,即会合不同的东西而达到一种平衡。

《中庸》一书中又提出时中的观念。一件件的东西是器,而所有的器都是气。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但同时他也承认天地阴阳的交互作用,他的唯物主义学说也含有辩证的观点。《庄子·知北游》篇:忄+昏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然而,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的独立发展的过程,因此也就表现了许多与别的国家不同的特点。

第三,在唯物主义方面,唯物主义与辩证观念相互结合的传统。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自己感到的精神状态也叫作气,如孟子所谓浩然之气。

二程批评佛家说: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他区别了和与同。

所怀抱的信念要在生活实际中体现出来。他坚决地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他有一段很透彻的言论道:故善言道者由用以得体,不善言道者妄立一体而消用以从之。不过,二程的思想中有无鬼论的倾向,还是显然的。物生死成坏,自有此理,何者为幻?[4]二程认为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理的,都是实在的。[25]这是中国哲学家的一般的态度。

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2]学说应该有提高生活、改善行为的作用。这种辩证智慧可以说是汉族的共同文化中所表现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内容之一。

中和观念闪耀着辩证的光辉。孔子反对追问死后的事情,他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无神论,然而已经接近无神论了。

气是无生、无知、无义、的,而有生的、有知的,以及有义的东西都有气,气是生与知的基础。[3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是由于宗教在中国社会中不像在西洋社会中那样有势力,但同时这也表明了中国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的巨大成就与无神论的深刻影响。这个意义的气字只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而不是指一般的物质。

假如否认特点,也是不适当的。本文是专从中国古典哲学的若干基本观点基本倾向来讲的。

中国哲学的特点乃是那些反映不同的阶级利益的不同学派的思想所共同表现的特点,而且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特点。然而,所谓不同学派的思想的共同特点,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所以,在中国哲学中,意义相当广泛而又相当明确的、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乃是气。历史上的绅士者流都表现了得过且过不痛不痒的态度,这是近古时代中国文化前进迟缓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